您的位置:首页 >滚动 >

全球热消息:数字经济扮靓文化济宁

2023-06-27 23:25:36    来源:闪电新闻

齐鲁网·闪电新闻6月27日讯 成功创建国家级千兆城市、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达到7家、工业互联网园区2家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……“上云用数赋智”走在山东省前列……依托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,济宁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,数字经济蓄势而发,强势崛起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万物互联,数字时代天涯若比邻;金声玉振,传统与现代“牵手”跨时空。6月27日,山东济宁尼山,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对话落下帷幕。来自海内外业界大咖,在为孔子故里富集深邃的优秀传统文化折服的同时,同样对这里的数字产业经济赞不绝口。

为现代产业戴上“数字‘皇冠’”

“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信,云计算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发展,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,战略意义非常重大。”在本次论坛上,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。

数字产业是现代产业的“皇冠”。抓住了数字产业,为经济调结构,促转型提供重要保障,就能引领时代潮流,就能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。对于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资源转型城市济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。

济宁市聚力数字经济发展,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,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、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服务数字化,相继出台了《济宁市数字经济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《济宁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《济宁市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等文件,把数字经济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谋划,数字经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、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。

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工厂车间里,机器轰鸣,一排排智能化机械设备井井有条地运作。作为一家从事装配式建筑成套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企业,天意机械不仅是为装配式建筑产业赋予了一个全球化智慧大脑。

“天意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能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、实时运行数据的集成与建模分析,实现设备远程监控、预测性维护、能效管理等功能,由此实现运行效率提上来,能耗、故障率降下去。平台已聚集大量产业上下游资源,建设步伐持续加快。”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彬介绍说。作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,天意机械搭建全国首家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互联网平台,将智能传感技术、5G技术、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,满足客户智能化、柔性化、集成化的需求。

以天意为代表,济宁数字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,数字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。集成电路、机器人、智能终端、汽车电子4条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。济宁高新区荣获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,拥有7家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,总量居全省第4位。2022年济宁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完成营业收入510.17亿元、同比增长72.63%,实现增加值201.49亿元、增速为85.06%,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.79%,占比居全省第5位。

“全自动”演进内河航运通江达海

“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”是本次尼山对话的重要议题之一。

百度创始人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谈到,以大模型为关键驱动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尤其在汽车制造、能源、交通等行业,大模型可以深入核心业务场景,在智能客服、供应链、系统调度等板块创新,促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提升。

骄阳似火,装卸繁忙。在济宁任城区龙拱港,近40°C高温下,偌大的装卸场内,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,一台台机器人装载机械井然有序作业,自动化岸桥、全自动化场桥,搭配无人集卡,不到3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集装箱的装卸任务。全国内河首家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港口科技范十足。

龙拱港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张艳东介绍,龙拱港高起点定位、高标准谋划,对标区扫描等前沿科技赋能,TOS系统“青岛港”“天津港”,全国范围内率先将“海港先进理念”全面引入内河,借鉴海港全自动化码头装置经验,创新性融合京杭运河水运特点,投用了自动化岸桥、全自动化场桥,部署工业5G专网,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、在线仿真、3D箱高效协同,集装箱作业高效、智能。为内河港口自动化建设提供了“龙拱方案”。

“立足转型发展,做活内河航运文章,是济宁做出的重要发展战略。”济宁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
借助于无人智能化管理,济宁古运河上的龙拱港航运可直通上海、江苏等地,货物发往华南地区和国外,节省了运输成本,提高了运输效率,整体物流时长可压缩30%-40%。济宁港行物流产业迎来新时代跨越式发展,重现了京杭大运河“黄金水道”商贾云集景象。

近年来,济宁市始终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,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连续五年均在全省前5位,累计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2家,省级两化融合达标企业47家。

结合实际,济宁制定出台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奖补政策,实施园区工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行动,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;全面梳理济宁市企业数字化改造需求,构建生态服务体系,整合专家资源、金融资源,提供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应用交流合作平台,开展数字化改造免费诊断服务,“一企一策”提供系统解决方案。

一批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不断涌现,山推股份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,打通产品研产供销服财全生命周期数据,工作效率提升50%以上。太阳纸业引进工业机器人,建立智能立体仓库、废纸分拣自动设备,实现生产车间无人化……

5G赋能智慧城市加速跑

数字经济的崛起,基础设施投入十分关键,济宁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底座,智慧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。

济宁全市4G网络信号覆盖率达到100%,所有城区、行政村实现100%光纤覆盖。全市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2415个,实现市区、县城城区、乡镇镇区5G网络全覆盖。2022年济宁市宽带下载速率综合排名居全省第4位。千兆光网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,城市万兆无源光网络(10G-PON)及以上端口数超8万个,城区千兆宽带接入覆盖率达到100%。2023年初,连续获评国家级千兆城市和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。

济宁大力推动“山东通”平台推广应用,接入自建业务系统49个,已逐渐成为济宁机关办公的总平台、总门户;建设并上线数字机关运行服务平台,发布运行市直部门间办事服务事项803项、部门内部管理事项65项,全面实现机关内部业务的网上办理;依托“爱山东”济宁分厅,实现掌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、统一管理,聚焦城市治理核心业务,形成“九通八柱多融合”的“城市大脑”总体架构,融合疫情防控、生态环境、文化旅游等18个领域45个业务系统,形成“济宁市城市运行全景图”,构建起多源感知、融合赋能的“城市大脑”应用体系。

闪电新闻记者 亓顺峰 通讯员 步瑶 刘传伏 摄影 杨国庆 报道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精彩放送